再审维持原判的概率大么? 再审为什么那么难
好多当事人二审输了之后,过来找我们: “律师,咱们还能再审吧?这肯定能翻案,对不对?”
这种心情我太理解了,像是溺水的人拼命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但作为律师,我不能光给大伙儿喂鸡汤,得把实话摊开来讲:再审这条路,门槛高,坑也多,真不是想走就能走通的。
咱可以把司法程序想象成一套精密的过滤系统:
一审是粗筛,把事实理清楚,法律适用搞明白;
二审是细筛,重点审查当事人上诉的那部分有没有毛病;
到了再审这儿,筛眼就变得特别特别细了——它不是为了重新审一遍案子,而是专门抓那些“硬伤”和“程序上的致命瑕疵”。
所以说,别指望再审法院会因为你“觉得不公平”或者“发现了点新线索”就轻易启动程序。它审查的不是判决结果你满不满意,而是原判到底有没有“病”,而且还得是“大病”。
01
一、 再审的大门,什么时候才会敞开?
法院开门启动再审,基本上就围着下面这几类情况打转。你可以看看你的案子,沾不沾边:
情况分类 | 通俗理解 | 举例说明 |
证据层面的硬伤 | 原判决依赖的关键证据是假的、不全的,或者有足以颠覆判决的新证据出现。 | 好比当初断案主要靠一份鉴定报告,后来发现这鉴定机构压根没资质,报告是瞎写的。 |
法律适用出大错 | 法院把法律条文理解错了、用错了,导致判决根本站不住脚。 | 本该适用《合同法》却用了《侵权责任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程序严重违法 | 打官司的过程本身出了大问题,比如该回避的法官没回避,剥夺了你的辩论权。 | 就像裁判员其实是对方球员的亲舅舅,这球还怎么踢?结果自然让人没法信服。 |
审判人员有问题 | 法官在审这个案子时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干了违法乱纪的事。 | 地基是歪的,上面盖的房子再好看也得推倒重来。 |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种叫“违反公共利益”的情况,比较少见,像个“兜底条款”,一般人用不上。
02
二、 为什么感觉再审那么难?
道理很简单,司法系统讲究“终局性”。一个案子不能没完没了地打下去,判决总得有个生效的时候,社会关系需要稳定下来。如果再审启动太随意,那就等于否定了之前所有程序的努力,司法权威也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法官对待再审申请,心态是慎之又慎的。你提交的申请材料,必须能直接、有力地戳中上面表格里提到的那些“硬伤”,而不是絮絮叨叨地说“我觉得不合理”、“我咽不下这口气”。
03
三、 律师的几句实在话和建议
先冷静,别上头。判决结果不如意,天塌不下来。别第一时间就想着死磕再审,先和你的律师一起,把判决书掰开揉碎了看,冷静评估有没有我刚才说的那些“硬伤”。很多时候,当事人觉得是“天大的冤屈”,在法律人眼里可能只是不同诉讼策略带来的风险而已。
证据!证据!还是证据! 尤其是新证据。光嘴上说“有”不行,得看这证据够不够“硬”——是不是当时确实因为客观原因交不出来?是不是一旦拿出来就能直接把原判决掀个底朝天?如果只是些边角料,劝您趁早打消念头。
别死磕“事实认定”。法官对事实的判断,只要证据能撑得住,哪怕你觉得不合理,想靠这点翻盘也极其困难。再审的核心是“纠错”,而不是“重来”。
算好“时间账”和“经济账”。申请再审有严格的时效限制,千万别错过。更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这是一场投入巨大但回报极不确定的赌博,如果标的额本身就不大,是否值得投入重兵,您得想清楚。
04
最后说句不太中听的话:
法律是解决争议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出路。有时候,与纠结于一纸判决,耗尽心力去敲一扇很难敲开的门,不如算好成本收益,果断放下,转身去开辟新的战场和生活。
当然,如果您手里确实握着“王牌”,看到了原判中那些清晰、致命的错误,那就别犹豫,找个专业的律师,扎扎实实地准备材料,勇敢地去叩响那扇门。
我们的经验:很多案件,尤其是重大复杂案件,因为牵扯因素较多,生机点反而比普通案件要多,这个生机也许不可思议,也许意料之外,但大都存在。
种种不可思议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把法律关系和事实关系分析到位不难破解,但困难在于思维固性以及法律认知不到位。 李金风律师,2000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部队复转军人,已有十余年执业经历。长期专注于处理各种重大复杂的再审及民商事案件。 办案不拘套路,善于突破思维局限、另辟蹊径挖掘出不易被察觉的切入点,常打硬仗,实战经验丰富。 作为外部顾问,时常为其他律师事务所的疑难案件团队提供法理分析与诉讼策略规划,多次给同行律师担任“火线支援”并成功翻盘。多起亿元级民商诉讼与高院再审改判案例。 若你正陷在法律难题里,别着急; 愿意的话,可跟我们谈一下具体情况 —— 说不定就能找到翻案破局的突破口。 李金风再审律师团队: 电话/微信:15300150035、18611686971 QQ号:3935343049